【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的此岸与彼岸:新形势下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教育实践取向”专题讲座顺利开展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5-13浏览次数:462

本网讯(通讯员 孙雅鑫5月10日下午,我校教育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教科院”)与长江班主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专题讲座于新图书馆一号报告厅顺利开展。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迟希新教授为教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教育的此岸与彼岸:新形势下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教育实践取向。教科院副教授,长江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曹斯出席,2020级与2021级教育学专业以及2022级教育学类专业全体学生参加此次讲座,讲座由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方菊主持。

迟希新教授以“教育的此岸与彼岸:新形势下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教育实践取向”为主题,以“亲历教育实践经验”为案例,以“师范生教育准备”为着眼点展开本次交流讨论型讲座,主要内容聚焦于“核心素养”“隐性德育”“教育价值”个版块。

迟教授指出师范专业背景教师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词为:理性、智慧与情怀。与之前相比,更为深刻的专业理性表现在要回归常识的原点,明确“教”为上施下效,而“育”为使人向上向善;更为灵动的教育智慧体现在无法避免关注学业成绩的情况下,教师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及其可持续发展;更为深厚的育人情怀体现在教师心中的“三爱”,即对教育的热爱对班级的喜爱与对学生的关爱。教育是关乎情怀的事业,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前两步,还需将教育情怀落到实处。此外,迟教授强调一切道德都是感染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点在于文化的传承和浸润而不在于简单的口头说教。

最后,迟教授指出教书育人是值得自豪的事业关乎一个孩子成长和未来带给一个家庭希望和转机,影响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并寄语在场师范生们要具有实践关怀意识,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反复融通,秉持实践取向的专业发展设计,更要注意“经典”在实践中的价值延伸与拓展。

迟教授的讲座使得在场师范生受益匪浅,让“未来教师”进一步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意义所在,更鼓舞了所有师范生努力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信心与决心。(学通社编辑 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