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宣传活动圆满举行

时间:2018-12-07浏览:591

本网讯(见习记者 陈洁颖)126日下午,在我校体育学院会议室,“舞动体育非遗‘肉连响’倡响传统体育保护路径”宣传活动圆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守红受邀主讲,我校体育学院院长沈友青,科研处副处长李贤智参加活动,体育学院教师刘立英主持。

活动伊始刘立英简要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代表性传承人刘守红。随后沈友青为刘守红老师欢迎词,她表示,当下传统非遗文化急需从民间小众社会大众,体育文化进校园也势在必行,刘守红老师作为湖北地区非遗“肉连响”的代表性传承人,对非遗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学校特聘特聘刘守红老师为我校体育科研所校外导师,从事体育文化团队指导工作。

随后,李贤智为刘守红老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刘守红向大家介绍了“肉连响”的发展历程和传承现状并表示会好履行作为湖北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传承者的职责,科研角度出发以“肉连响”为代表将非遗与体育结合做出成果。刘守红表示“肉连响”2008年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到2018被列为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是一次大的发展推广进高校会是它发展的更大一步。

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前往体育学院四楼活动室,刘守红与学生们进行“肉连响”实训互动。

    “我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有利于非遗文化传承,肉连响的学习也非常有意思。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潘琪感慨

    “肉连响”是指湖北省利川市土生土长的、以独特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方舞蹈品种,流行在该市的都亭、柏杨、汪营一带,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因舞蹈以其肉体碰击发出响声为其突出特色,乡民习惯称之为“肉连响”。“肉连响”舞蹈动作诙谐、明快,深受群众欢迎,但因表演难度大,动作要求高而使习艺者不多。 2008年6月7日,湖北省利川市申报的“肉连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