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爱撒北川,情系羌山

时间:2018-07-27浏览:443

本网讯(通讯员 陈晓红 朱曼 严欢)7月14日收拾好行囊,带着些许的期待,外国语学院2017级翻译本科班9人组成的“爱撒北川情系羌山”实践队踏上了前往四川绵阳的旅程。车途劳累并不能阻挡队员们对这次活动的热情,大家迫不及待想要去了解这个充满故事的土地。

实践首站,队员们在参观完北川民俗博物馆和大禹纪念馆后,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由于天气原因,队员们只能在看台上远远望着十年前的那场天灾在现实生活中最后的一点点痕迹。这座被淹慢的城市还以她最痛苦的一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每个人都为之震撼。看台上人们追思哀悼留下的香油蜡烛,让队员们感动,世界不会忘记北川,北川也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

一路颠簸之后,队员们来到了位于老北川的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这座建在高山之下寓意着新生和希望的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高高的柱子,上面刻着胡锦涛先生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它是整座纪念馆的核心,激励着每一个深陷苦难的人。缅怀英雄壮士们的生平救援中发生的故事让人热泪盈眶。馆内珍藏着世界各地给灾民们送来的慰问书信和衣物真正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即使相隔万里,即使语言不通,爱心是可以无条件的传递的。重建厅内摆放着一座座规划整齐的房屋模型,坏境好,抗震能力强,正是这样的规划,人们才能过上好日子。也正是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态度,这里的人们才能将好生活延续下去。

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带来的不仅仅只有伤害,还有铭记与爱心。

随后“爱撒北川情系羌山”实践队来到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敬老院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在这里队员们进行了清扫活动并亲切慰问了老人们。大家心中带着一定要好好为老人们做点实事的决心,所以格外卖力。老人们关切的话语和注视让队员们更加认真。办公室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老人的名字和日期,这是当月过生日的老人,他们过生日那天会收到礼物。看到这样的小细节队员们都很感动,希望老人们能在此安享晚年,也希望这次打扫能给老人们带去一点夏日的清凉。

探寻羌族的秘密,解锁羌绣的魅力。在石遗羌寨,队员们听老人热情地介绍了羌族的祭祀文化祭祀时朝拜的古树。老人们不愿过多提及过去,只是强调她们现在的生活十分美满。逝者如斯,故知把握当下。告别了老人,小组成员前往北川新镇,去探寻羌绣的秘密在这里队员们认真地观摩学习了羌绣,学习过程中,从师傅的口中了解到现在对羌绣抱有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羌绣的传承也越来越难。这种优美的古老技法躲过了十年前的天灾,却依旧没能逃脱衰落的命运。或许,这种文化的逐渐消亡,才是真正的“羌殇”。

十年过去了,人们没有忘记伤痛,但不会沉浸在伤痛中。一路上我们见识到了北川人民的热情好客,他们充满着活力和热情,而在国家政府的帮扶下这座小镇也繁荣的发展着,建设得越来越好。时光流逝,一切都在向前,一切都有了新面貌,北川也将继续着它的发展。正如我们在展览的签名上看到的那样:北川加油,中国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