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欣雨)“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7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开佛镇两合村青年之家“情暖童心,七彩假期”的课堂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快乐童心支教计划”的志愿者刘倩带着40多个孩子,逐字逐句地念着绕口令,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语言是沟通的基础,但从小养成的乡音却成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阻碍。“这边孩子大部分都说方言,稍大一点的孩子会讲普通话,但也带着一股子‘川’味儿,得教他们讲规范的普通话,不然他们以后外出与别人交流可怎么办。”在第一天与孩子见面后,刘倩在小组会议上,讲出自己的担忧,并提出为孩子们开设普通话课程。
“读a的时候,把嘴巴张大,舌放平,来!跟老师读三遍,a......”课堂上,刘倩首先教孩子声母、韵母的正确发音,再深入词语、句子、短文的标准普通话拼读。在基本发音知识教授结束后,刘倩为孩子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三个绕口令挑战和四次成语发音检查,并随机抽点孩子上来表演。
课程结束后,六年级的袁茂林说道:“我们在家里,基本上都说的是方言,去了学校才会讲普通话,但是特别容易前鼻音后鼻音不分,今天上了老师的课,才知道自己普通话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据两合村青年之家服务队队长欧阳冰清介绍,“刚到开佛镇时,村民们都说的是方言,我们都听不懂,只有孩子会讲普通话,但也不标准,考虑到普通话对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也担心孩子们今后走出去会因为自己的口音而自卑,我们决定把普通话纳入授课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