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教学路“新手”变老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19浏览次数:976

学通社记者 刘旭 刘思佳

    相约同游,畅谈生活,分享学习安排和工作计划。三年前,12级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王子慧还坐在教室里听外国语学院教师邱辛欣的课堂,而如今,她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老友,不定时相约,也成为她们默契的老习惯。
    三年教学时光,让这位年轻的老师已然从高校教师“新手”,变成了学生口中的老友。教学上引导,相处时交心,这位温柔的大姐姐让她教过的学生们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独特魅力。
    面对陌生的课程和一群大三的学生,刚来到学校的第一个学期,邱辛欣就遇到了一个小意外。本来安排的一门课程被临时取消,更换成另一门她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同声打字》课程。
    从头学习教材的内容,着手设计新的教学流程,忙碌的学习和授课并没有让邱辛欣忐忑的心安定下来。一边学习一边上课,开始熟悉课堂流程的她将目光投向了教室中学习的学生。这时,她才遇见更大的难题。
    教室的电脑可以上网,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被分散,对于老师的授课内容往往左耳进右耳出。一开始,邱辛欣会下意识点名警告,苦口婆心地劝说。然而学生对她的好心并不买账,反倒产生了厌烦情绪。如何建立课堂与学生的关系,提高课堂效率?为此,邱辛欣皱紧了眉头。“尊重、引导、鼓励、表扬。”一番反思,刚毕业不久的她想起来了自己大学时代喜欢的课堂类型,在心中有了答案。
    第二节课,邱辛欣将乔布斯的一段演讲视频带进了课堂。“尊重自己的选择,寻找自己学习兴趣,做独特的自己。”她在课上鼓励学生。名人效应再加上亲切的谈心,课堂成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初战”告捷,邱辛欣不敢懈怠。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多到学校,准备材料,浏览新闻。结束一天课程,又匆匆忙忙赶回家,伏在案前收集素材。她花了比课堂多三倍不止的时间来准备教案,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将演讲、讨论、模拟、表演等多种形式带进课堂。渐渐地,学生的目光回到了教室,课堂真正活跃了起来。
    “在大学,能够上老师您的课程,是我觉得最有收获的一件事情。”学期末,邱辛欣制作了一份课程调查问卷发放到学生中间。一位学生的匿名回答,让邱辛欣这位教学“新手”感动不已。
    成功将学生拉进课堂,邱辛欣并不满足,她开始琢磨起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我不仅要跟学生们一起学习,我们还要一起成长。”邱辛欣笑着说。
除了平时上课,邱辛欣开始了与学生的“外交”工作。她承担起外院口译辩论队指导老师的责任,进行定期辅导的工作。评委、对手、指导老师、交心朋友……任意更换身份,如今的邱辛欣,早已摸熟了与学生相处的门道。
    2015年3月,她指导12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黄巧雯、杜文婷参加了第十八届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获华中赛区决赛一等奖并进入全国总决赛。不论对学院还是学生而  言,这都是首次突破。面对之后难度更高的决赛,邱辛欣喜悦之余,也更加事无巨细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中去。
    为期近两月的准备,邱辛欣和学生们朝夕相处。进入总结赛后,她更是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开始了“后勤服务员”的生活。一个陌生的城市,一间房间,师生三人,邱辛欣时刻关注着学生的状态。除了和她们交流赛事中论题的想法外,她做得更多地是鼓励和开导学生。在黄巧雯和杜文婷结束辩论时,邱辛欣也会特意分享新鲜话题来使她们放松。邱辛欣打趣道:“我就属于后勤人员,其实努力的还是她们自己。”
    三年来,邱辛欣指导过不少学生参加校外的赛事,她的贴心与温柔,让学生视她为“贴心姐姐”。“老师,如果你是我们的朋友就好了!”常有学生在留言板上这样感叹,邱辛欣在欣慰的同时,往往会第一时间给出最肯定的答复:“我们是师生,更是朋友。”
    从上课速度不稳定到能够很好地控制课堂节奏;从不适应到对工作得心应手;从苦于和学生交流到能与学生畅谈生活。邱辛欣也感慨于自己从教学“新手”到学生老友的身份变化,与学生一起成长,她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