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通社记者 文蝶 通讯员 陈海洋)近日,我校计算机学院在传统班导师制度的基础上,新推出学业导师制度,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导学”关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学业导师制度是计算机学院于今年下半年在本科专业中开始实施的,它的目的在于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创新型人才。导师则是由讲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本院教师担任,每位导师带领五到七名学生,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及职业规划。与传统班导师制度不同,班导师主要负责班级内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教育和指导工作,而学业导师制则是导师与学生间的双向选择,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导师的工作内容除了定期谈话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外,更要关注“四困”学生,不定期地与家长交流,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给予学生积极地引领。“对于导师,我们也有考核和奖励机制。”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石嘉志说道,“他们要认真填写学生导师工作手册里的内容,在结合平常表现的基础上对合格者进行学时奖励。”这一制度的施行,使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不仅会主动询问导师专业上的问题,而且能就导师的观点进行辩驳,提出自己的见解。
来自15级计算机嵌入式专业的金哲昊说道“导师对我们很亲切,就像朋友一样。他们对我学业上提出的指导意见,让我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非常支持学业导师这个制度。”
据了解,计算机学院共有68名导师,他们将不断完善学业导师制度,并希望将此制度也推行到专科专业中去。(见习编辑 李思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