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民谣脉络,感受民谣韵味

时间:2015-11-26浏览:205

   本网讯(学通社见习记者 刘云“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从轻声哼唱中流窜出一阵阵舒缓的吉他声。11月25日晚,由艺术学院敢敢吉他社主办、职业吉他手李昶与陈彪主讲的民谣讲座在大学生多功能活动厅举办。
      “从二十世纪初至今,学堂乐歌、民歌民谣、台湾民谣、内地民谣萌芽、校园民谣、新民谣、民谣在当下共七个时期。”谈到民谣的发展史,李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类,为了让听众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他在说明各时期民谣特点时还结合当时具体的政治经济状况。李昶担任主讲,陈彪则手拿一把木吉他在旁配合弹奏相应的曲子,《送别》《永隔一江水》《亚细亚的孤儿》等经典歌曲让听众激动不已,在台下小声和唱。
     
“民谣也许就是妈妈的儿歌、爷爷奶奶的楚调、儿时的顺口溜、我们的打油诗。当我们的喜怒哀乐在心里泛起波纹时,一定有一首歌能映衬你的心情。贴着心走的旋律,敲着心门儿蹦出的词就是民谣。”他以鲸落乐队杜毅军的话解释他所认为的民谣。
       敢敢吉他社社长周南海表示,这个讲座就是想让大家对民谣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激发大家学吉他的热情。“我喜欢民谣,但我对它的了解都是碎片化的,这次讲座让我对民谣有了完整的认识,听着台上演奏,简直是一种享受。”1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王祖苗感叹。(见习编辑 周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