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的味道,要用文火慢慢煨。像文学院王宏林这样的辅导员,便是用心经营生活的人。今年是她担任辅导员的第12个年头,作为辅导员中的“老资格”,学生们都亲切地喊她“王妈”。
王妈的一天常伴随着学生们朗朗读书声开始,大多时候,她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学生。“王妈关心我们,像对自己孩子一样。”11级汉语言文学1班的张佩玺说,“有同学胃不舒服,她会提醒他吃药,告诉他平时多吃面养胃。”10级汉语言1班肖婵也回忆:“去年参加‘高教社杯’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王老师帮我借了激光笔,晚上还特意买了专用电池,第二天亲自送到现场并为我加油。”一些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也会经常“骚扰”她。09级汉语言文学班的黄晓磊告诉记者:“如果你心情不好,不管多晚打电话给她,她都会听你吐槽,耐心地开导你。她是一位有爱心,有耐心,有包容心的辅导员。”
同时带好几个不同年级的班级,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用心规划。而师范生尤其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将来有很多会走上教师岗位。因此,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王妈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普通话、写字、讲课、讲故事在内的一些师范生基本技能。她组织学生们走上讲台,鼓励他们朗诵一篇文章、一首诗歌,或讲一个故事博大家一笑,底下的同学可以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往往能让学生更加自信。11级汉语言文学1班的唐振刚认为,虽然这样的平台很小,但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还可以通过互动增进友谊。
每周王宏林和各班班长、团支书都有个例会,用来聊班里的日常。不同年级的班委常在一起,日子久了便相互熟悉起来,这加强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沟通交流。这种不同年级间的“传帮带”,让王妈的班级像家一样温馨和谐;她也会根据不同班级的特色,对学生加以引导。10级汉语言文学2班有不少同学喜欢文学,并参加了一些文学社团,该班的张小妹还曾是晨钟文学社的社长,王宏林便鼓励他们做一期班刊。稿子很快征集成功,经过学生的评选、修改、编辑后,班刊初见雏形。对于学生在部分文章立意、写作角度上的疑问,王宏林都一一思考修改,最终,一期设计精美凝聚全班师生心血和智慧的班刊终于出炉。
王宏林还十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现在的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假期里,王宏林让学生学做一道特色菜,希望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而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她也一直关注着。她说:“让这些孩子们精神上不孤独,有很多人还是关心着他们。”她还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社团,提高能力、增强自信。
当谈到“王妈”的称呼时,王宏林告诉记者:“有个腼腆的男生毕业时对我说,王老师,很多同学都喊你王妈,快毕业了,我也喊你一声王妈。”简单的表达令她动容。古人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为君子一乐。对于我们学生而言,从名师而学之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呢?有时,治大班还真似烹小鲜,需要用心,时间有它独特的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