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二师人】凭兴趣一战到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5-13浏览次数:747

凭兴趣一战到底.jpg

       2012年的盛夏,正值吴凡大一下学期期末的实训课。按要求,班上每个人要将一个铁块打磨成鸭嘴形状的铁锤。闷热的实验室里,他早到晚退,做着这项十分枯燥的工作。打孔的钻机老化导致孔总是被打歪,他就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地将孔磨平。“有时仅仅是锯断那块铁就得花上半个小时。其实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不算太高,重要的是精细度,我就喜欢这样的工作。”经过一周的耐心打磨,吴凡做出的铁锤被大家公认为优秀作品,屡次用以理工类学院创新实践作品交流。
  正是这样的坚持,促使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11级机械设计与制造1班的吴凡表现优异,不仅是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实践能力更是大家有目共睹。他是2012~2013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之一,并于近日获评2014届优秀毕业生。
  2012年,在物机学院主办的“畅想杯”比赛中,吴凡凭借多功能书桌仿真设计作品,夺得三维组一等奖。他利用Pro/E仿真软件将学生平时使用的床上书桌变得能够转动,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书桌板进行角度调节。相比其他参赛者的静态设计,吴凡“一枝独秀”的动画设计脱颖而出。
  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吴凡费力自学Pro/E仿真软件是分不开的。大一暑假,在他得知老师即将教授Pro/E和CD制图软件时,便在电脑上观看Pro/E的仿真视频教程。他戴上耳机边听边按要求操作,一个月下来,耳机用坏了,耳朵也被折腾得难受。不过,一个月的苦学也让他提前熟练掌握Pro/E软件。在陈彪老师的Pro/E三维设计课堂上,吴凡顺利完成了一个具有较强创新性的题目,这个突出表现让陈彪看到了他的专业潜力并决定带他写论文。
     
“很多事言于心而不能言于表,看似简单的一个三维动画图却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做出来。”吴凡坦言,在着手写第一篇论文《基于Pro/E的公交门运动仿真》时,遇到许多技术上、概念上的困难。为了精确设置仿真公交车门的动态参数,他常常特意去乘坐公交车,测量公交车门尺寸,观察车门的运动速度,思索车门运动的驱力问题,研究如何设置参数让公交车门在Pro/E仿真软件里动起来。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琢磨别人做出来的仿真图,去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并在制图时整天泡图书馆自学专业软件。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吴凡的论文处女作终于发表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八期。
      “他的成功更多地源自他对机械方面的兴趣和热爱。”班长汪昭彬说道。在陈彪组建的五人科研兴趣小组里,吴凡是最肯“钻”的。随着研究难度的增加,其他人纷纷退出,只有吴凡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这种执着不言弃的精神,在吴凡的科研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勤奋自学,最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且顺利完成专业论文,这是很难得的。”陈彪对吴凡的表现赞不绝口,他认为学习机械专业知识需要的平静、韧性、坚持,吴凡都做到了。
  随后,吴凡便又投入到了非晶合金激光焊接样品制作的研究中。由于非晶体十分小又易氧化,高精度刨光打磨的过程就需要十分谨慎,稍微有点误差就要重复打磨。经过多次的重复打磨,吴凡的拇指被细小的砂纸磨出了血,但他依然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并完成《非晶合金激光焊接样品制样探究》这篇专业论文,再次成功发表于《学报》。“对于我热爱、感兴趣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坚持到最后。”他说。
  临近毕业的吴凡,每天都会背着厚重的书包穿梭于自习室和图书馆,专心备战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专升本考试,“我就是喜欢机械,喜欢做设计、做软件,我会脚踏实地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