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诗琪 摄
“再过来一点,笑一下。三、二、一,好!茄子……”在第三届行知实验班结业典礼上,班主任成了“吉祥物”,学生纷纷要求与他合照留念。“吉祥物”会教书,会卖萌,会打球,女生视他为“男神”,男生视他为“好哥们”,他就是行知理科实验班班主任吉静。
吉静擅长与学生交朋友,每次上课,他会提前20分钟到教室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近况并及时给予帮助。课下,他会放下老师的“面具”,与学生玩桌游、打篮球。桌游中,吉静不时与学生讨论学习、生活的现状,在游戏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并适时引导他们。他不希望让课堂成为狭隘的知识“贩售”场所。“好的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亦师亦友,而不能把自己当作权威。”吉静说。因此,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班上的大小事情都由班长提议、学生商量,再由全班投票。吉静与所有的学生一样,只有宝贵的一票。
除了扮演老师和朋友的身份,吉静还是学生生活上的“监护人”。一次,在班级活动彩排时,吉静发现主持人郑星气色很差,不停咳嗽,便急忙问他原因,郑星支支吾吾不肯回答。吉静摸了摸他的额头,二话不说,便带他到校医院。“还好没有发烧,记住身体最重要,不能坚持就休息,有什么责任我担着。”听到吉静坚定的话语,郑星心里满是感动。同时他暗下决心:就冲“吉老大”这句话,硬着头皮也要上。最后,不顾吉静反对,郑星完成了主持。
“面试中最忌讳的就是跑题,比如谈到差生时,你们首先要想到划分的标准是成绩,再分析这样划分的原因,最后想怎么对待差生。这个过程是可视化的……”除了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吉静还特别留心准毕业生们的心理。学生开始为面试奔波,不少人为之神经紧张,他便主动为学生提供“锦囊妙计”。吉静组织学生们开展讲课、说课、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训练,学生都埋头认真地做笔记,时不时提出问题,他都一一耐心解答。除此之外,他还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全真模拟面试训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顺利通过面试。
爱笑,打篮球很棒,脾气特别好,温柔,有内涵,这都是学生对吉静的评价。甚至有学生用“Superman”形容他,因为他总能在学生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学生张扬在武昌实验小学实习,实习结束前要上一堂汇报课,恰巧这次是教改课,如果能将授课过程录制下来,便可以作为教学影像资料储存,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参照。由于时间紧迫,张扬没有摄像设备,在讲课前一天与吉静的聊天中,他无意提及此事,吉静第二天早上便带着DV“意外”出现在他面前。来不及寒暄,吉静就匆匆赶去学校上课。“老师连这么小的细节都放在心上,真不愧是‘超人’。”这种“雪中送炭”的事情,时常发生。
吉静的真心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关心。“老大,你不要这么操劳,把身体养好!”嘘寒问暖的短信和QQ消息,以及写满问候的小纸条让他感动不已。一次课前,学生见他脸色苍白,声音沙哑,一下课就急忙为他买药,这是吉静最无法忘怀的一次“回报”。吉静对学生的关爱,并不是为了完成班主任的任务。他不求“回报”,但学生每一次令他感动的反馈,都成为不断激励他更加认真工作的动力。
学生在哪儿,老师就在哪儿,吉静与学生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吉静带的班,班级氛围特别好。他更是个认真又勤奋的人,每天在行知班待到晚上十点,学生都走了他才走,他一直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教师素质训练中心主任田恒平这样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