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常能看见实验室3号楼植物标本室的灯亮着。室内,戴月有时独自处理白天没忙完的事情,有时与学生并排而坐,一起讨论着什么。直到保安催促着,她才收拾东西骑车回家。“家人总说我工作太辛苦,怕我吃不消。但我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累点也会觉得满足。”戴月说。
戴月担任化生学院生物系主任,主讲10多门课程,这让她成为学生眼中的“大忙人”。“每次见到戴老师,看到的都是她忙碌的身影。”学生吕文兵感慨万分,“每学期都会换不同的老师上课,但她的课我们‘逃不掉’。”
生物本科专业的植物野外实习,戴月每次都参加。暑假并不在正常的教学计划内,她坚持带领学生到江西庐山、广水大贵寺、罗田天堂寨等国家级景点考察。去广水实习时,老师的住宿地点离学生住宿点有些远,戴月就在晚上打着手电筒去学生住所了解住宿问题,叮嘱学生好好休息。“我很享受每一次带着学生野外实习的过程,每一次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我相信对于同学们来说这也是大学生活里珍贵的记忆。”
戴月指导毕业生论文,也会安排野外考察。今年带学生去大别山对抗癌植物进行考察时,戴月与学生在山顶搭帐篷,每餐吃泡面度过了三天三夜,为了给学生补充体力和营养,她还自备了不少牛肉干、面包等零食。回到旅社,戴月亲自为学生下厨,做学生爱吃的菜,红烧鱼、黄瓜火腿、青椒鸡蛋……由于线路经常涉及到危险地段,戴月总是走在队伍前方,为学生开路。走到荆棘丛生的地方,她总是不停嘱咐学生“注意安全”,但自己的手被尖尖的刺划伤流血都毫不知情。有一次学生不小心将记录本掉在深潭边,所有人都觉得“掉了就掉了,没有必要冒险”,戴月却坚持要去把记录本拾回。“那上面记录的数据,对论文很重要,怎么能说掉就掉。”她最终将记录本寻回。“无论遇到多大的危险,戴老师总是最先替我们着想,就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我们。她最辛苦,却从来不表现出来。”学生李鹏琪回忆。
“戴老师讲课精神很充沛,而且会根据我们的兴趣来调整教学内容。”11级生物技术班李薇还记得《环境生物学》的课上,戴月让学生自由讨论现今存在的热门环境问题,并确立一系列课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化妆品重金属超标”、“雾霾”等话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戴月认为:“生物的很多课程需要实践才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精髓。虽然条件很有限,但是我会尽力多给学生提供机会。”
尽管不是“科班”出身,凭着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戴月把《生物教学论》教得有声有色。她把课堂的自主权教给学生,学生讲课、做教具、说课、讨论优秀教案,她挖空心思让课堂变得有趣。但戴月“一直希望能有专门的教学法老师来代替她”,“毕竟不是自己的本行,我的能力也有限。专门的教学法老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戴月惋惜地说。
戴月的激情也让她吃了一些本可不吃的“苦头”。2014年1月的一天,她突然感觉腹痛,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血管破裂导致腹腔积血,再晚一点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手术后的戴月,必须留在医院静养,但她心念工作,总想快点出院,家人怎么也不同意。时值期末,学生的100多份试卷,戴月在病床上一边打点滴一边批改,常常因为拉动伤口疼得满脸是汗。家人心疼地催她早点休息,却拗不过。辅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她负责的几位学生经常能在半夜接到戴月的电话,“论文的结构不够清晰,图表设计不够漂亮”、“摘要部分需要精简,注意分段”……“一想到那么晚老师还在为我们的毕业论文而奔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论文而努力。”10级学生晏启感慨地说。
戴月的忙,不仅因为她的事务繁杂,更因为她对工作的责任心。同事陈功轩敬佩地说:“戴老师很有想法,虽然事务多,但是生活很有条理,无论是教学还是工作,少有老师有像她那样高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