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通社见习记者 李一琳)18日下午,由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三十期“光谷论坛”在图书馆二号报告厅开讲。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鹤应邀作“书法与中国文化”主题报告。
报告开篇,孙鹤便直截了当地指出“当今文人书法缺失和已然难返”的现状:学科细化,使得书法成为艺术学之下的一门独立学科,更多地讲究技巧与造型,与传统学术的训练与养成关涉不深且渐行渐远。接着她从比较分析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字体的结构和章法的演变,深入讲解了文字在次序、变化、美感方面的历史演变。“书法早期不仅担任记录文明、生动写实这一载体作用,而且还具有传达艺术这一功能。”
她认为,书法的支撑点有两个:技术和境界。技术保证了法度的确立,境界决定了书法艺术精神高度。孙鹤坦言,当下的书法家过分在意技法与形式,务求技术精熟、形式创新,均不过“为使周郎顾”。达到了目的却不能使人感动于心。“何者?书者自己无动于心,徒具形式之设计而已。”她还以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三大行书”来证明这一观点。
最后,孙鹤引用《庄子·天下篇》中的“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引申为用真实感受表达出来的才叫书法)”结束了本次演讲。(编辑: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