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通社见习记者 陈芳俐)“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伴随着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活泼欢快的旋律,3月9日,13级汉语言文学1班教师口语的课堂上,全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高唱起儿歌。
原来,这些儿歌不仅是为了提起大家的听课兴趣,更是被赋予了别样“使命”——纠正大家的普通话。只见同学们都认真注视着教室前方的屏幕,细心聆听着这些乐曲,听完原版演唱之后便是小声跟唱,紧接着便是放声高歌。而在每次演唱过程中,若发现大家发音上的问题,授课老师熊婕都会叫停,然后一遍一遍耐心向学生示范、讲解,直至大家掌握技巧,改正发音后才又接着演唱。
“唱这些儿歌倒是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呢,搞得我都想回幼儿园去了!”该班学生朱艳一脸憧憬,“不过说实话,唱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鼻边音还真的是个大问题呢。”她笑称,“以后会多练习鼻边音字眼儿多的歌曲,或者诗词来纠正自己的发音,提高普通话水平。”
除了儿歌,和缓宁静的东北民谣《摇篮曲》、典雅悠扬的古风歌曲《虞美人》、久远淳朴的《南泥湾》、雄浑大气的军旅歌曲《精忠报国》等都被搬上了课堂。而这些歌曲都依次对应有自己的“考察内容”:前后鼻音、平翘舌、鼻边音、练发声气能等。
熊婕介绍到,在吐字归音、口腔状态、气息平稳感、情感饱满度上,唱歌对学生的要求比朗诵更高。通过选取这些既可朗诵又可配乐歌唱的歌曲来训练大家的普通话,效果会更好。除了唱歌以及传统的朗诵、绕口令等方式,她还将传话、你说我猜等考验大家普通话标准度的小游戏引入到课堂中,颇受学生青睐。(编辑 周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