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志协拟建“包唐韬志愿服务队”对接“时间银行”

时间:2013-12-16浏览:190

胡文茜摄_副本.jpg
胡文茜   摄

       本网讯(学通社见习记者 吕满满)为进一步探讨我校加盟“时间银行”服务平台的实践方案,12月13日中午,校志愿者协会诚邀武汉市“时间银行”总负责人王凯及湖北省十佳杰出志愿者、我校03级校友包唐韬来我校进行座谈交流。交流会长达四个小时。
       与会人员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志愿服务项目的模式,将“时间银行”准确定义为“公益时间存管的第三方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从事公益服务,都可以通过“时间货币”来进行“通存通兑”。他们对我校参与“时间银行”的模式作出明确定位,即组建“包唐韬志愿服务队
”,以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将社区服务项目与“时间银行”对接。其次,校志协指导老师孟黎明指出,形式封闭且规模较小、志愿服务缺乏法律保障、志愿组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都成为当前“时间银行”项目发展遇到的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与会人员提出要通过招募、实践、培训、管理和评价等专业化培训打造一支优秀的志愿服务队伍,以专业化的明显优势吸引政府参与合作,增强该项目社会公信力,并坚信“瓶颈也是机遇”。与此同时,建立信息化系统网站,从“精神慰藉”、“日常生活照料”、“老年发展服务”、和“临终关怀”方面向空巢老人、高龄老人“输送”服务,待达到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标准后再向其它服务项目拓展。包唐韬也指出可按志愿服务质量在志愿服务队内部实行“升级制”,即达到一定专业化志愿服务标准后即可升级成为更高等级的志愿者。此想法立即得到王凯的大力支持。
      “二师建立志愿服务队,将理论方案真正的投入到‘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平台中,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想法,我相信有你们这样优秀的团队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我们一定能够走好‘大中华时间银行’这条道路。”王凯对我校志愿者团队提出的实践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达了与同校后辈们合作的无限憧憬。
       据了解,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东在2008年建立智慧银行,这是与时间银行一样的公益慈善类银行账户体系。他对王凯在武汉创建的“时间银行”相当关注并表示愿意支持,还邀请王凯、孟黎明和包唐韬至北京,就武汉市时间银行过渡到大中华时间银行(筹)第三方公益实践网络信息平台搭建相互交流、探讨。“能有机会跟王东老师交流,这对于打造‘大中华时间银行’是一个汲取经验的好机会。”孟黎明说道。(编辑   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