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志协牵线搭平台 “二手货”找到新主人

时间:2013-10-23浏览:333

       本网讯(学通社记者 汪星星 苏秋成 见习记者 洪天翼)小到耳钉、针线、海报,大到拖鞋、书包、饮水机、笔记本电脑,五花八门的物品整齐地摆在长桌上,格外抢人眼球。17日下午,由校志协主办的 “二手物品交换”活动在校大礼堂前火热进行。
       物主姓名、手机号、QQ,每件物品都被贴了标签,“身份”明了。活动过程中,买卖双方根据自己所需经过沟通协商进行物品交换。

       交换现场,一本厚厚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受热捧,不少男生兴致盎然,不断询问。一分钟十几个人的“访问量”,“凑热闹”的同学络绎不绝。

李清贵 摄.jpg
李清贵  摄


       为了做好“二师的自由交易市场”,校志协的同学做足了准备工作。前期,他们通过官方微博、QQ群等发布“征集令”,同时积极鼓励志协内部的同学踊跃参加。随后,再将经过两天募集到的474件物品整理归类,做好“身份证”,分配到12个部门管理交换,由行政事务部负责总策划,校园社区部得力协助。“我们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个交换平台,让闲置物品‘再尽其用’,与环保同行。”校志协副主席丁媛作为此次活动的总负责人,她说道。当问及举办活动的初衷时,校志协主席杜晓文认为“只要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就可以交换。每个物品都有一段故事,‘二手货’交换不仅可以资源再利用,还可以收获很多友谊。”
       持续2个小时的物物交换,让84件物品成功“觅”得新主人。13级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的李双拿来自己心爱的小台灯:“它跟了我两年,陪伴我走过高三最艰难的时光,很舍不得,希望它有一位好主人。”
       据了解,校志协在今年6月份已举行首次“二手交换”,相较首次的活动,此次募集的物资、成功交易的物品件数都增加了两倍多。据校志协副主席代蒙介绍,自这次活动开始,今后将每月定期举办,实现常态化发展。希望可以将“二手物品交换”做成志协的一个品牌活动,扩大在学校的知名度。(见习编辑 欧阳正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