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明星,却吸引着万千学子饥渴的目光;她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她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她就是常静,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讲师。
第一次站上讲台的老师总是忐忑的,虽然很多学生反映她的教学很好,但常静还是认为自己存在问题,“在期中评教中我排名并不靠前,讲课不够精彩,拓展也不够,应该是缺乏经验吧”。较真的性格让她行动起来,她多次旁听其他老师的课堂,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她记得老教师操玲姣说过一句“要为学生着想”。常静认为:“这句话包括很多内容,你讲课的内容得是学生需要的知识,也是他们爱听和能接受的”。她还从一些资深老师身上学到了从容应对,“就是要有课堂控制力”。在对比和总结不足后,她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并形成了互动教学的教学风格。10级国贸2班栾中豪说:“常老师经常提出问题,让我们以组为单位,通过查资料、做PPT、推荐代表上台演讲的方式加深我们学习的印象”。渐渐地,在她的课堂上,坐后排的人少了,坐前排的人多了,在学生评教中,多次被评为最受欢迎教师。
为学生着想,不只停留在口头上。常静常看到操玲姣为准备一节课查阅大量书籍资料,搜寻一些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趣味案例,也学着准备,时常注意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案中填充最新知识。一堂90分钟的大课,备课往往需要耗费两三天时间。当谈论到是否值得时,她说:“就好像倒水一样,要想倒好一滴水必须要准备好一杯水才充分”。
多年来,常静从不迟到早退,也未请过一次病假,哪怕是怀孕生子,也未休完完整产假,正常地完成了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能让学生连贯地学习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课程调来调去让学生不太适应,能克服的尽量克服。”当问及怀孕后仍坚守讲台时,她笑着说:“我没觉得什么不方便,可能就是感觉站着稍微累一点。虽然教师并不是造富的职业,但却让我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才是我看重的。”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前年,一位女生准备参加考研后心理情绪波动特别大,因为周围有许多声音让她觉得考研需要凭关系。“当时面试已经完毕,第二天就要出结果,我安慰她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相信社会的公正”,常静说。在电话里,常静和女生聊了一个多小时,女生情绪终于平复下来。第二天女生就喜笑颜开地打电话报喜。10级国贸2班的王戈曾经也在网络上和她倾诉过,他说:“我当时在想一个论文,常老师就和我视频,从学习和生活上聊了一个小时,我记得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话是‘论文上有什么问题,我无条件帮助你’”。和常静老师接触过的同学都认为她平易近人,上课循循善诱。经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宋平评价说:“常静老师工作认真,兼任着班级导师,与学生为友,知识面广,在班导师考核中,学生对他的评价很高。”
深信“科研跟不上,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受到限制”的常静于2012年读完博士学位,成为经管学院最年轻的博士,但她说:“没有家人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她记得刚读博士的时候孩子才出生,“我要上课,还要学习,根本没时间管孩子,都是他们在管。我也一直觉得有愧于儿子,总觉得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常静激动地说:“我很羡慕那些带着孩子上公园溜达晒太阳的父母,而我做的很少。”
常静,女,2003年9月来我校工作,经济学博士。作为一线教师,她对每堂课都会提前准备,查阅大量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学习主动性。她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好评,连续多年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2010年,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常静有着扎实的科研功底,近年来,她围绕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问题展开研究,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等相关课题,发表了多篇论文。学生遇到考研、就业等问题困扰时,常与她沟通,许多学生都亲切地称她为“姐姐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