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她,她刚开完会,正在认真整理记在笔记本上的十三条工作事宜。和我打招呼,是那样地和蔼、亲切,她就是我校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刘畅。
耐心、负责,是学生对她的评价。当学生遇到不解的问题时,她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为学生讲解。“刘老师很严谨、负责,布置的作业都记得很清楚,讲课容易吸收,我们完成作业的效率也很高。”11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彭瑾说。在授课活动中,刘畅经常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讲课方法。为调动学生思维,在课堂上,她善于发问,时不时向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真正有效达到了师生的联通互动。
刘畅认为,音乐专业一定要找准定位。视唱练耳是最基础的课程,就好比是大厦之基,非常重要。如果视唱练耳没学好,会影响到后面的钢琴配奏和基本和声。在视唱练耳课上,刘畅担心有些学生的听课效果不佳,细心的她将视力不太好的学生调到前排坐。每次上课,她都会抽取部分学生弹奏,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有时还和辅导员交流。
“练或没练,我一听就知道。如果没练好,没关系,我们多练几遍一定能弹好。”虽然刘畅要求比较严格,但多以鼓励为主。她认为自己给予学生的必须是最好的,这样他们才能汲取有益养分,只有多鼓励,学生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舍小家顾“大家”,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刘畅每天加班,组织系里老师反复开会讨论各项工作。刘畅之子也是学音乐的,但她顾不上对儿子进行专业指导,而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去年11月,她抽空赴京看望刚上大一的儿子,为了不影响教学,回来的早上7时下火车就马不停蹄往学校赶。
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刘畅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为实践教学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强化对音乐学专业必修课的建设,探讨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创新能力。2010至2011年,她连续两年将《视唱练耳》的考试以音乐会形式展示。艺术学院举办的大小晚会刘畅都会亲临现场,对学生节目进行细心指导。
学无止境,刘畅也不忘加强学习。她先后赴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等地考察学习,交流学习方法,了解兄弟院校办学特点、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多个环节,努力提高授课质量,争取做得更好。
自2006年起,刘畅多次获评教“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荣誉。除了课堂教学,作为音乐学专业负责人,她注重学生实习实训的实践能力,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从2006年至今她一直担任教育实习的带队老师,认真听取各高校附属学校一线指导教师对我校实习生的评价,从学生实习汇报的专业感悟及信息反馈中对音乐专业相应的课程做合理调整,推动音乐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建设。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这是刘畅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刘畅认为老师就是蜡烛,就要不顾一切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而作为一名好老师,应该执着追求,塑造师魂,甘于奉献。从事教学工作11年来,她始终秉承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用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孩子”。
刘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从教11年,主要教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对待教学,她耐心、负责。在授课活动中,她注重课堂讲课艺术,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授课方法,她善于发问,让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学生思考。课下,她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动态。对待同事,她和蔼、亲切,常常鼓励年轻老师,勇于尝试,帮助青年老师成长。她参与编写的21世纪高校音乐系列教材《视唱练耳》已向全国音乐院校发行,《大学音乐---鉴赏与实践》系列教材《节奏艺术与实践》获武汉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11年论文《现代音乐视唱教学应把握音乐风格特征》获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同年论文《试论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唱名法的应用 ——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思考》获“全国初等音乐师范教育学前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