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学生】泰国志愿行,温暖人间心——记我校汉语志愿者王杜娟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5-28浏览次数:668

2018629日到2019318日,坐标泰国曼谷北标府,每周教学15小时,教授5个班共220人,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王杜娟度过了自己第一年的汉语志愿者时光。

2018年年初,王杜娟萌生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想法。从那时起,她便开始着手准备,阅读专业书籍,自学跨文化交际知识,练习英语口语,琢磨仪态表情……通过层层面试筛选,最终,她成为一名赴泰国的汉语志愿者。


新手老师击破泰语

“咔嚓”一声,身穿黄色T恤的王杜娟与23位学生们以黑板为背景,面对镜头微笑。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1872日,这是王杜娟走上异国讲台开始的第一堂课。

面对23个陌生的脸庞,王杜娟显得有些拘谨。由于双方语言不通,课前十分钟她口手并用,却始终没能让学生明白她的意思,直到一位泰国本土教师热心上前帮她随堂翻译,王杜娟才得以顺利与同学们互相认识,开展课程。来到泰国的第一个月里,不论是课内教学还是课外生活都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就连平日里买些生活用品,她都得提前通过手机搜好图片,将想说的话用翻译软件翻译好,这才能顺利买到想要的东西。

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更快适应在泰国的生活,课余时间里,王杜娟开始自学泰语。备课时,王杜娟会把汉语一字一句翻译成泰语,并进行拼音标注,私下也常常向泰国老师请教问题,有时虽会因为泰语不标准而闹笑话,但她并不气馁。

“在全泰语环境里的‘浸泡’下,三个月过后,我基本上掌握了泰语。”王杜娟渐渐融入到异国环境里,课堂教学开展得越来越顺利。

师生友爱,其乐融融

细心如王杜娟,她发现这里的学生们对照相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每当她拿出相机时,学生们就会围着她转,在镜头前露出他们极具感染力的标志性微笑,王杜娟的相机里保存着许多学生的照片,与学生们相处的一点一滴她都记在心里。

其中一张是王杜娟在一家烤鸡店里拍的,那是让她感动了很久的一件小事。“王老师,我知道有一家很好吃的烤鸡店,就在……”看着眼前骑着摩托车的女生“小甜甜”,她回想起一个月前刚到泰国时,因为不习惯当地饮食,她一直很想吃烤鸡,奈何人生地不熟,某天只随口在学生面前提起一次,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竟被这女孩记了这么久。

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王杜娟像是一个大朋友,学生们都很乐意与这位“大龄朋友”相处。“小心,可不要把球砸着老师了!”体育课上,在一个不知何处冒出的足球即将砸到王杜娟时,一位男生猛地冲上来挡在她身前。“砰”的一声,球被拦下了,她安然无恙,脚下稍一使劲,便把球踢回了球场。见此,周围的学生们站在她身后一起鼓掌欢呼,还齐声冲着对面踢球的人“哼”了一声,那骄傲的姿态仿佛打了一场胜仗。“每天和十几岁的少年少女们一起玩耍,好像自己也回到了18岁的样子。”她笑着说道。

传播文化,润物无声

在泰国生活的短暂时光里,王杜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汉语志愿者,她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每次备课时,她都会根据学生兴趣,制作教学卡片,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中国的传统服饰、饮食、手工制品等多方面的内容。

25日恰逢中国农历春节,王杜娟与女学生们一起身着旗袍,扎着中国传统发髻,手拿折扇,跳着中国传统舞蹈,唱着中文歌,为师生献上了节日祝福。校园里还搭起来六顶小帐篷来,每个小帐篷由一个班级策划组成,有煮火锅、汤圆,包饺子的;也有展示中山装、旗袍等中国传统服饰的。王杜娟与学生一起在每一顶小帐篷前流连驻足,欢声笑语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尽管身在异乡,但我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最难忘的春节。”王杜娟回忆道。

日常生活的点滴相处间,中泰文化的桥梁也慢慢搭建起来。先把油烧热,将切好的葱姜蒜放入锅中,再倒入洗净切好的食材,霎时,调料的香味混合着食物的香气四散在空气里,见此,总有人问:“王老师,你在做什么呀?”每当这时,王杜娟都会为他们细细讲解中国菜的做菜之道,爆调料是第一步,这一步到位了,这菜便成功了一半。有时,学生会向她借来筷子,尝试用筷子吃自制的中国凉面。一点一滴中,王杜娟感受到了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今年5月,王杜娟将再度奔赴泰国,继续工作。当被问到选择留下的原因,她说,追寻内心所热爱的事,是我们20岁出头的年轻人该有的态度。

“我觉得,我像只飞鸟。心里住着广阔的天地和荒野,暂时没想过停靠,请原谅我选择与众不同。”这是王杜娟写给自己的话,在未来,或许还会看见更不一样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