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二师的二十年——记我校后勤集团员工王海波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07浏览次数:907

  “大叔是二师版007,他很神秘,为学校做了很多事,却不言语。”“还记得,多年前,深夜12点,得亏‘活雷锋’王师傅赶过来为我开锁,欠您一句谢谢!”今年3月,我校官方微信推出教职工大会上后勤人员王海波的发言稿,引得师生纷纷留言。
  新时代的雷锋是什么样的?
  对于很多二师人来说,也许就是王海波那样的。
  不知不觉,王海波在二师已度过了近二十年的光阴。做过宿管员,干过维修工,管过水厂,王海波现在是校园中心中区主管。身份多重转变,但王海波服务师生的初心一直未变。
图①:王海波正在给体育场防护网刷新油漆。
图②:操作间里,王海波戴着绿色防尘口罩,正在赶制约4000名新生的宿舍钥匙。
图③:王海波给一株有生病迹象的樱花树打药。
图④:濯樱路上不少学生在观赏樱花,一名学生与刚刚给樱花施肥的王海波合影。

图⑤:王海波到学生寝室维修门锁时,常常有学生主动伸手帮忙。
图⑥:拿来电焊、防护罩等工具,接上插电板,王海波焊接宿舍铁门。
图⑦:现在,王海波经常会收到学生和老师的报修短信。
 
图⑧:天气越来越热,王海波给花房的盆景浇水。
要开锁,找“波哥”
   2003年,学校搬到光谷校区,王海波在后勤集团派去新校区的先遣人员队伍里。他作为宿管员,接手了中区1栋至11栋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的协管事务。
  校区初建,后勤基层工作人员极度缺乏。“每个楼栋一个管理员,担子重了,那我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力做。”虽然岗位是宿管员,但学生宿舍的水电维修、家具维修工作他也一并承担着。
  “波哥,霜枫园三栋112寝室的门锁打不开了,您可以现在过来看看吗?”晚上9点,一个电话打来,王海波放下刚刚拿起的碗筷,向学生确认具体的楼栋号和维修问题,转头拿上修锁工具,骑上电动车直奔目的地。无论是门锁钥匙磨损,还是床板衣柜破损,或是水龙头损坏滴水,王海波总能在第一时间为学生解决,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波哥”。
  然而,“波哥”一开始也并没有这么万能。每年开学季,新生入住宿舍时,常会将钥匙断在锁的卡槽里。宿舍门锁损坏现象严重,学校却没人懂得如何修理,再加上地址偏远,修理门锁成为一大难题。
  “叔叔,你有修锁师傅的电话吗?”学生问得多了,王海波决定自己学。抱着摸索的心态,2003年暑假,月薪仅有400元的王海波花200元淘到一台简易的钥匙机,开始自学配钥匙。后来,他还找修锁师傅拜师学艺。
  手艺学熟练后,他开始奔走在学校每个楼栋间,无偿为师生修锁配钥匙。时间久了,学生和老师们都知道他。
  “学校就你会配钥匙,能不能帮忙配新生宿舍的钥匙?”“好。”2005年,寸草园新建了10栋宿舍楼。2000多把门锁的配装,新配10000多把钥匙的工作,都落在了王海波一个人身上。
  打开墙壁上的两支LED灯管,将小电风扇对着整台钥匙机,戴上绿色防尘口罩,左手拿着钻具,右手扶着钥匙机边缘,打磨钥匙模具产生的粉尘四处飞扬,王海波坐在不足十二平米的操作间里,专注着打磨工作。
  他将钥匙磨具夹在磨刀的下方,钥匙夹在另一个夹子上,按下电源,再用磨刀慢慢磨平钥匙。操作间堆满各种工具和材料,只有一台小风扇,一个暑假下来,打磨钥匙的重金属粉末能装满一个脸盆。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他一天最高记录是做600多把平口齿钥匙。
  寸草园宿舍使用口齿钥匙、青藤园的宿舍管理室要用十字钥匙、行政楼用AB钥匙……多年的修理经验,他对不同宿舍、教学楼所使用的钥匙类型都“门清儿”。
  配钥匙这个忙,王海波一帮就帮了十四年,累计配钥匙65000多把,修门锁3000多个,为学校节约经费20多万元。
“要喝水,找王师傅”
  学校在2008年成立福德源纯净水厂,王海波被调到水厂工作。此后九年,他成为水厂的“主力军”,既是水厂的领班,也是生产操作工、搬运工、司机。
  水厂每天生产500至600桶水,在夏天水厂销售旺季的时候,王海波和同事马不停蹄地忙碌着,每天提着两桶水快步穿梭在水厂和校园里成为工作常态。
  早上8点,王海波到达水厂,将桶装水装上卡车,再送到30多栋宿舍和各个教学楼。
  “生产的水不能放太久,想让大家喝到安全的水就要及时运送。我每星期顶多休息一天。”6名水厂工人里,属他最年轻,他自己揽的活儿也多。时间一长,他身体的各种小毛病就出现了,手臂酸疼,再加上长期爬楼送水,膝关节处容易浮肿,不能弯曲。一次修理洗桶机,他右手不小心被机器割伤,怕耽误生产,缝完针他就赶回水厂。养伤的20多天里,他坚持用左手拎水。
  “王师傅,我们办公室的水要换了,您现在能过来吗?”文学院教师邓涛拨打了王海波的送水热线。十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我到楼下了,有两桶水,马上上来。”王海波双手各拎一桶重40斤的纯净水,一口气爬上三楼后,卸下桶装水,撕开瓶口标签,对准聪明座,将水桶倒放在饮水机上,一气呵成。正值夏季,王海波额上的汗珠已滴到衣服上、手臂上,背心早已汗湿,他用袖子擦了擦脸,转身下楼去另一户送水。
  九年间,王海波和同事们奋战在水厂的生产和运输一线,使水厂年均销售纯净水11万桶,为学校创收不少于450万元。
“二师是我家”
  蹲着、跪着甚至趴着干活,是他的工作常态。去年6月,王海波成为校园中心中区主管。他与其他9名成员一起,负责辖区内的维修、保洁、绿化工作。
  “维修无小事,开门关门、修锁、修龙头等虽然操作难度不大,但与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丝毫马虎不得。”王海波将维修任务落实到每一位维修人员的身上,坚持“小型维修不过夜”。过去一年,王海波和其他员工累计维修门窗、桌椅、床柜等3000余次,化粪池吸污33次,疏通下水管道1400余次。
  王海波平时爱钻研、善思考,是维修队的“发明家”。他为经常出现堵塞的学子餐厅下水道设计了三面立体的竖格式过滤网;针对学生宿舍钥匙卡断的现象,他用一种小弹簧借助弹力取出钥匙;他自己设计空调防盗挡板……一个个实用的小发明被灵活运用到王海波的工作中,也为师生生活提供便利。“我是基层的员工,处理的事情虽然繁多,但一点一滴中,我的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去年11月,王海波下班回家,刚准备给孩子做饭,突然接到三鉴池旁垃圾场失火的紧急通知。他最先赶到火灾现场,迅速联系同事后,从教学楼取出消防管道灭火,清理枯枝,建立隔离带……四、五个小时后,火势终于得到控制。这时他才回家给孩子做晚饭。“火又燃了!好,我马上过来!”匆匆扒拉两口饭,他又出门了,和后勤领导一起进行二次灭火,再回来时已快半夜。
  为了能在紧急事件发生时第一个赶到现场,他的手机24小时待机。一旦有特殊情况,加班也是习以为常。
  3月16日,一阵雨夹着冰雹,半个小时之后,艺术学院旁水深已经超过半米,两辆轿车淹没在水里。王海波没来得及拿雨衣,骑着电动车赶到现场,进行抢修。疏通下水道,冲洗淤泥……晚上10点,他才踩着湿漉漉的鞋子回到家中。
  雨过天晴,樱花盛开,师生竞相在树下观赏、拍照。看着一树树樱花,王海波想起了去年寒假。那时,武汉出现冻雨、连续降雪等一系列恶劣天气,学校的樱花树需要防冻、勤人坡需要除雪防滑……然而,他老家的父亲病重,匆匆回去探望两次后,他选择留校,从1月14日开始加班,直到腊月二十八才赶回家。
  “我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我的家就在这里。”从1998年来校工作,到2006年在二师组建自己的小家,工作至今,他已然将二师当作自己的家。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在学校巡视一圈,查看绿植是否需要修剪,校园环境是否清洁到位,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二师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王海波的足迹。

记者手记
    戴着白手套,穿上一身绿色工作服,背起装满钳子、螺丝刀等工具的修理包,再骑上一辆小型电动车,每天上班前,校园中心中区主管的王海波总是习惯性地骑着电动车在校园里巡逻一圈。
  校园道路上有无垃圾杂物,各处花木有无落枝,学子餐厅的排污通道是否堵塞,身正大道上的绿化带是否需要修剪……巡逻中,只要发现问题,王海波都在心里记下,第一时间带领维修队成员进行处理。
  从宿管员到送水员再到今天的中区主管,二十年里,王海波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情。
  熟悉他的学生唤他“波哥”,老师们喊他“王师傅”,同事会以“海波”来称呼他,这一声声亲切的称呼里,包含着对他的肯定和尊重。
  为了第一时间赶到要维修的学生寝室,王海波平时住在学校宿舍;为了更好地解决维修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他抽空闲时间自己动手发明维修工具;为了维护校园环境,他每天清晨就开始在校园巡逻……只要是跟师生相关的事,他的原则是当日事当日毕,能解决就绝不拖延。
  十多斤重的修理包、几百张的工作照片纪实、上千条的维修单、2000多把门锁维修,是王海波多年来从事后勤工作的不平凡见证。
  这些数字,为学子们安心学习、愉快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为教职工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为校园增添了更多动人的风景。
  热爱岗位,勤奋工作,服务师生,王海波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内心深处“以校为家”的情怀。正是王海波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和可贵的“钉子精神”,成就了二师的满园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