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同 教而存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13浏览次数:987

学通社记者 文蝶 兰佳其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一次躬身力行的实践经历、一场言传身教的教研活动……对教育科学学院的刘晶晶老师来说,同课异构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让学生提前构画出教师未来职业的模样,找准每个师范生的发展方向。
    去年9月份,刘晶晶进入我校任教,教授《小学语文教育学》和《课程教学论》两门课程。初来乍到,刘晶晶经常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而绞尽脑汁。她发现,语文教育实践性较强,课堂所学理论不经过实际应用,学生很难理解透彻。她想起之前浏览过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师范生实践能力相当适用。
    今年三月,刘晶晶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尝试。所谓同课异构,即同一节课,教师辅导师范生备好课,再带他们进入真实的小学课堂直接授课,与此同时,在职教师在该校教授同一课程,上完课后师范生与在职老师一起教研,交流彼此教学经验与策略,在思想碰撞中帮助师范生认识到个人所欠缺的能力与不足。
    同课异构重在“构”,这个过程,刘晶晶从不马虎,精益求精的个性促使她更加追求提高学生们备课的质量。
    深夜十一点,夜幕下的教学楼静悄悄的,刘晶晶的办公室仍是一片灯火通明。为了学生上好一节课,她熬夜为学生讲解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在指导一名专升本学生备课时,刘晶晶一字一句反复修改、斟酌、确认教案,力争做到细致入微。然而,第二天真正临上场时,小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还是让未经沙场的师范生们乱了阵脚。“教学课堂是瞬息万变的,作为学生,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合,难免有些措手不及。但对于教师来说,我们不能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死死印在自己心里。”学生表现不理想,该用什么方法进行点拨?单纯的讲授是肯定不够的,何不亲自示范把这节课再给学生们上一遍。恰逢学校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刘晶晶跟随支教团队来到罗田希望小学,为当地的小学生上一堂课。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同的临场反应能力,这堂课让学生们恍然大悟、收获颇丰。
    “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速度快、力度大,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范生培养是从零开始的事业,需要我们紧跟国内国际形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均衡性,正是同课异构压力的主要来源。”刘晶晶表示。
    同课异构特色实践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刘晶晶却并未因此耽误课堂教学。相反,她时刻都在琢磨怎么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教授课堂教学技能这一内容时,刘晶晶私下联系到小学一线教师,将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期末试卷带到课堂上,让大家切身体验。“如果现在让你做小学生的考试试卷,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刘晶晶说道,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大家了解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二是回归内容学习。在对试卷做常识归纳时,刘晶晶要求学生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排列出来,这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常识必修课。如果我们不常练习,可能只会记得英文字母读音,刘晶晶要做的就是对知识的唤醒、加强和重构。
    作为15级小学教育专业的班导师,刘晶晶和学生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圣诞节被邀请观看学生课本剧表演,成立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选班级小教之星……和学生打交道,是她最快乐的事。多年的执教经历也铸就了她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40分钟内将教学难点全部教授给50多个学生,这需要高效率和一定场景驾驭能力,离开小学课堂已经五、六年了,但这种课堂意识已经在我的骨子里了。”刘晶晶笑谈。
    新时代下,学生们展现出惊人的活力、创造力,他们视野开阔,勇于表达。然而他们身上却也有这个时代的通病:茫然,面对自己的学业、生活,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从来不曾选拔过学生,他们需要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刘晶晶在做的,从来不是塑造每一个学生,而是发展每一个学生。